3月4日电 据中国顾客协会网站音讯,随网络购物的加快速度进行开展,各类新式消费圈套时有发生。为实在保护顾客合法权益,增强危险防备认识,中国顾客协会结合近期投诉热门,提示很多购买的人在网络购物中留意以下事项:
部分商家经过虚拟原价、夸张扣头(如“原价999元,限时特惠99元”)、设置“限时秒杀”倒计时等方法诱导消费。此类行为涉嫌违背《价格法》《顾客权益保护法》中关于明码标价和制止虚伪宣扬的规则。主张顾客一是运用正规比价东西或途径前史价格查询功用,核实产品实在价格动摇状况;二是理性对待“限时”“定量”营销话术,防止因激动下单形成经济损失;三是留存产品促销页面截图、商家许诺记载等根据,便于后续维权。
网络途径存在部分商家以“贱价清仓”“工厂直销”为名出售假充品牌产品,或经过仿冒商标、含糊描绘(如“某品牌同款”“正品代购”)误导顾客的状况。主张顾客一是优先挑选品牌官方旗舰店或途径认证的自营店肆,查验店肆公示的营业执照等资质;二是收到产品后细心核对品牌标识、防伪码、产品批次等信息,发现异常当即拒收;三是保存购物凭据、产品详情页及聊天记载,作为维权根据。
近期频发“假充客服退款”“快递丢掉理赔”等电信欺诈案子。不法分子经过不合法获取顾客订单信息,诱导点击垂钓链接、供给短信验证码或下载不明软件,导致顾客资金被盗。 主张顾客一是切勿轻信生疏电话、短信,一切售后问题都应经过途径官方途径联络客服;二是回绝向别人泄漏银行卡暗码、短信验证码等灵敏信息;三是谨防“屏幕同享”操作,防止长途控制导致账户失控;四是谨记正规网购途径的退款、赔付款都是从顾客付出账户原路回来,没有所谓的“退款链接”,也无需下载其他APP,要求另行下载APP或扫码入群等大概率是骗子。
部分商家违规搜集顾客个人隐私信息(如身份证号、人脸数据),或经过快递面单不合法搜集、生意用户地址、电话,导致骚扰电话、欺诈危险添加。主张顾客一是非必要不供给具体住址,可填写代收点或快递柜地址;二是丢掉快递纸箱塑料包装前,必须铲除或涂改面单上的个人隐私信息;三是慎重授权APP获取通讯录、定位等权限,定时整理缓存数据。
当顾客遭受虚伪宣扬、产品质量缺点、拒不退换货等问题时,可根据《顾客权益保护法》第二十四条、《顾客权益保护法施行法令》第九条、《电子商务法》第五十九条等规则保护本身权益。维权途径可顺次挑选洽谈处理、途径介入、投诉告发、司法诉讼。先经过途径客服建议投诉,要求商家实行退换货或赔偿义务;若洽谈未果,可申请交易途径介入处理;途径处理欠安可经过“消协315”投诉反应途径或许热线电话向消协安排投诉,也能够向有关监管部门告发;假如触及金额较大、情节严重,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。回来搜狐,检查更加多
新闻推荐
【2025-05-09】
【2025-05-07】
【2025-05-07】
【2025-05-06】
【2025-05-06】
【2025-05-05】
【2025-05-05】
【2025-05-05】
【2025-05-04】
【2025-05-04】
【2025-05-01】
【2025-04-30】